深圳热线

谱写新时代天津新篇章|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纪实

2024-02-02 17:36:42 来源:

202421,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市调研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方向。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之年,是天津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一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肇始于2014年春天的时代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激荡发展大潮的光荣而艰巨使命。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鹰击长空的豪情描绘协同发展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2023512,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十年携手奋进,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三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协同创新深化拓展,产业协作串珠成链,交通一张网越织越密,公共服务一体化便捷通畅……京津冀这片热土激扬充沛动能,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这一新的战略定位进发。

奋进新时代,京津双城记得更好。按照计划,京津两地将落实好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把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天津的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围绕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园区合作、港产联动、消费互促等领域唱好双城记”,积极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两翼建设,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辐射带动和高端引领作用。

--聚焦产业协作精准发力

绘制图谱按图索企。京津冀三地联合建立重点产业链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培育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启动图谱绘制及可视化图景制作,形成产业链图谱初稿和卡点”+技术攻关、堵点”+招商引资、三级梯队(链主头雁配套)企业清单一图三表工作成果。产业链图谱已于2023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期间发布,成为投资京津冀的指南针”“导航图。我市牵头的工业母机产业链录入京津冀三地企业142,其中具备工业母机整机生产能力企业72;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录入三地企业435家。

开展对接精准招商。充分发挥产业对接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及平台作用,围绕产业链卡点”“堵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面向全球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开展联合招商,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产业格局。举办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2,签约落地合作项目4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过270亿元。支持各区、各部门开展产业链撮合、招商推介等活动230余次。天津西站西片区城市更新、金印联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近日,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京召开,市发改委组织推介9个项目集中签约,意向投资额超170亿元,深入优化上布局,推动产业补短长。

协同发力打造集群。加强全市重点产业合作平台评估考核,推动市级部门和各区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承接功能和创新能力。融入用好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期间发布的京津冀产业链织网工程”,发挥好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力量,完善建立政企间、企业间、行业间链接服务网络。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冷链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共同打造一批标志性合作项目。联合培育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5个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氢能、高端工业母机等6条重点产业链,主动融入京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条产业廊道,加速形成“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协同模式,共同构建“五群六链五廊”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

--产业协作促科技创新

聚焦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形成新格局。深化部市会商、院市合作、校市合作等机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签署合作协议,与京冀科技部门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互通、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持续推动京津冀科创资源沟通更加便捷、联系更加紧密、流动更加顺畅。在京冀两地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3.5%,均位居全国第三。

聚焦重大科技平台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推动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获批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在承担国家使命任务中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其中,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实验室条件下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生物合成,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全球最大、最全的中药组分库。

聚焦优质资源技术支撑,服务河北雄安建设展现新作为。设立服务河北创新发展专项、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支持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院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模块建筑抗震技术、水体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攻关,为河北省特别是雄安新区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贡献天津力量。组织天津地调中心构建雄安新区工程地质三维地层结构模型,为雄安新区打造海绵城市样板、构建地下透明雄安提供重要支撑。共同举办天津科技河北行系列活动,推动津冀科研院所、企业开展资源对接、技术交流。

聚焦创新要素开放融合,三地科技资源共享呈现新态势。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南开大学、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清华高端院等共建技术创新平台7个。联合举办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京津冀创投峰会、科技成果直通车等品牌活动,为三地创新资源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的京津冀技术转移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为三地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发布展示和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

--聚焦重点园区深化合作

坚持“四力”齐发,统筹优化全市“1+3”重点产业合作平台建设。

联动发力,高标准建设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推动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再升级。提升逸仙科学工业园、“于响”央企总部基地等平台功能,共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推进新智感知、海河实验室深度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持续加力,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再升级。充分发挥创新政策和资源叠加优势,畅通与北京科创资源“握手”通道,着力完善合作共赢机制,提升滨海中关村与北京中关村联投合营水平,促进更多北京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凝聚合力,推动宝坻中关村科技城再升级。用好京津市级层面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与北京中关村、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合作联动,进一步探索“政府+平台+产业”新合作模式,促进更多发展要素向科技城流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在科技城布局。;

精准用力,推动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再升级。发挥腹地优势,加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开展产业配套合作,精准引进落地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麦格纳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建成运营。

--推进港产城发展大战略

“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是天津市落实党中央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部署要求,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秉持“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印发《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打造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升级版,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整体发展,全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见行见效,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发挥天津港的京津冀海上门户枢纽作用,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能级,推动航道、码头改造升级,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兴港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支持天津港做强优势货类,提升船舶物料补给、修造服务等能力。提高港口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打造数字孪生天津港。促进港口绿色清洁发展,打造零碳码头、低碳港区、低碳港口。推动港口企业由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不断降本、提质、增效。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

加快拓展陆海双向联通大通道。加强与知名航运企业合作,打造国内沿海运输主干线通道。扩大航线覆盖面,拓展近远洋外贸航线海上通道。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和中欧(中亚)班列,畅通欧亚陆上通道。完善内陆服务营销网络,延伸内陆经济通道。推动实现海空两港联运中转无缝衔接及信息共享,加强海港空港协同联动。

加快推进适港产业提质升级。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规划建设天津国际物流产业园。做强做大海洋装备产业,延伸拓展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优化升级粮油加工产业,培育发展冷冻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发展氢能产业。推动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航运会展、航运信息咨询、海事法律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贸易新优势新业态,加快发展“保税+”新兴业态。推进邮轮产业发展。

加快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能级。集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特色片区,片区间实现错位协同发展。更新改造老码头和涉港老城区,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加强与国际港口城市交流合作,筹划举办航运类国际博览会。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为港产城融合发展构筑坚强安全保障。

--通堵解疏促消费内循环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规划建设王兰庄商贸城等大型交易市场承接载体,助力北京超万户商户外迁我市。40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投入使用,为有序疏解北京展会功能提供了有力承载,碧海钓具展、国际汽车展等多个北京展会移师我市举办。

 “双中心”建设带动区域服务功能增强。佛罗伦萨小镇作为天津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的消费地标已成为京津冀消费者的聚集地,每年近千万客流中的60%以上来自京冀地区。以进口集散、区域分拨为重要特征的冷链物流、汽车大流通建设不断推进,吸引首农食品、长城汽车等一批京冀企业来津投资产业链、供应链项目,与京冀消费市场的供需联结更为紧密,区域市场一体化明显增强。

口岸服务助力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区域便捷出海口,推动“天津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不断提升。连续4年与北京开展联合行动,共推出8批148项举措;协同北京做好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京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物流协同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围绕服务雄安新区,推动天津港集团设立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牵头建立服务雄安新区出海口建设口岸工作联系机制,区域贸易通道作用增强。

引入外资实施高水平开放带动战略。外商投资企业以1.5%的企业体量,贡献了全市三分之一的税收、超过四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一半的进出口、近十分之一的就业。得益于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东疆租赁飞机数量超过2100架,各类租赁公司数量超过4000家,租赁资产规模突破1.4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和国内最大的租赁产业聚集区。持续深化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平行进口汽车占到全国的75%。打造保税维修再制造高地,成为全国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多、政策创新最密集地区之一,2022年实现进出口货值148.4亿元。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累计实施制度创新措施544项,《总体方案》《深改方案》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案例38项,京津冀地区125项,京津冀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有力推进。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多方面成效,深刻阐述了实施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明确部署,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落实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迈向新征程,我们以奋斗之势书写新答卷。深化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旅体育、营商环境等领域合作。天津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主战略、引领性战略,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具体实践中,贯彻落实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路子。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驱动。创新、探索、突破,推动研发与转化、需求与供给、实验室生产线如齿轮般紧密咬合、快速转动,催动发展的脚步,奔向协同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绿色生态经济同步发展

保持战略定力,以高水平规划擦亮城市生态环境底色。抓好规划实施管控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积极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底线约束作用,统筹协调“农业、生态、城镇、海洋”四类空间,构筑“三区两带中屏障、七廊五湖四湿地”的市域生态格局,为城市发展筑牢绿水青山底色。编制印发《天津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积极推动区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限制城市无序扩张;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用途管制,为生态文明建设固本培元。以生态品质保障城市品质提升,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促进城市内部水系、绿地等同城市外围山水林田湖草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科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实现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做好支撑。

--降费便利惠及群众医疗

坚持互联互通,深化异地就医。持续扩大我市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范围。全市累计开通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定点医药机构逾2800家;天津参保人员到京冀就医直接结算超180万人次,发生金额16亿余元;京冀参保人员到天津就医直接结算逾300万人次,发生金额四十余亿元。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免备案”。三地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等,均无需办理备案手续,实现“一卡通行”。广泛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各区医保部门及1200余家异地定点医药机构、250余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69个医保服务示范优案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促进异地就医政策深入人心。实施异地就医结算十项便民措施。进一步优化备案服务、丰富就医形式、扩大机构范围、深化区域协同、探索服务创新,积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坚持区域协同,开展联盟集采。深化京津冀医药集采协调联动。京津冀三地医保局先后两次召开京津冀医药采购联盟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制定《2023年京津冀药品联合带量采购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药品价格协同,建立中药配方颗粒价格联动共享机制。持续深化医药联盟采购。依托京津冀“3+N”采购联盟,完成4批次229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预计我市每年可节省采购金额7.37亿元;开展6批次12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预计联盟地区每年可节省采购费用265.3亿元,我市每年可节省采购金额11.13亿元,中选结果有序落地,进一步减轻了参保群众药耗负担。着力打造“海河医保论坛”。与滨海新区政府共同举办首届“海河医保论坛——2023医药集采政策发展趋势研讨”活动,促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更好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

坚持优化服务,推进跨省通办。扎实推进生育保险待遇核定与支付“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在不改变现有业务办理条件和申请主体的基础上,增设“医保公共服务网上服务大厅”个人线上办理渠道,实现跨省异地生育住院费用、产检费用、计划生育费用和生育津贴申领从申报到受理、审核、支付全流程网上“跨省通办”。积极拓展“网上办”“掌上办”渠道。利用“津医保”APP线上渠道,实现本市参保职工跨省生育住院费用申报“掌上办理”,开展本市参保职工异地就医普通门诊垫付医疗费用(电子票据)线上报销服务,切实缩短异地垫付费用报销周期,有力缓解群众“垫付跑腿报销”的困扰。开展异地就医备案“一件事一次办”。不断细化异地就医备案事项信息、梳理业务流程,全面推进异地就医备案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

--文旅产业激发经济增长

实施特色场景打造工程。围绕洋楼资源,深入挖掘以五大道、意式风情区为代表的洋楼资源,精心打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漫步系列文旅产品,打造一批主题消费旅游目的地。围绕海河资源,推动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拓展游船航线、打造节点码头、整合两岸文旅资源,精心打造海河系列文旅产品。围绕海洋资源,充分利用海洋博物馆、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邮轮母港、东疆沙滩、中心渔港等载体资源,精心打造识海、赶海、出海、亲海的海系列文旅产品。

实施“串珠成链”聚集工程。突出古今交融,深入挖掘运河、长城、红色资源等旅游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点线面结合,打造京津冀游客打卡地,推出一批度假游、多日游文旅线路。突出四季轮转,以“欢乐四季游 天津常走走”为主题,开展“春风十里,我在天津等你”“夏日倾心,独爱天津”“天长地久,津秋常走走”“冬日暖阳,津味绵长”的四季轮转交替、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突出美食夜游,以创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等为依托,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延伸夜间消费链条。

实施“引客入津”拓源工程。开展联强助津,对接行业头部企业,打造“I·游天津”旅游品牌,以京冀媒体采风行、达人采风、发布会、漫游直播、话题征集、优惠活动等形式,加大引流引资力度。开展形象推介,加大主要客源地广告投放,在北京、河北等地举办天津旅游推介会和消费嘉年华路演推介等活动,实现三地游客互送。开展百团领航,发挥旅行社线下品牌门店作用,组织京冀游客专享团来津。大力扶持本地旅行社,推广天津“过夜游”“周末游”团队旅游产品,打响“周末游天津”旅游品牌。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升智慧化水平。引导景区开发基于5G、虚拟现实、ChatGPT等技术的数字化体验产品,优化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平。围绕市场需求,加强旅游服务接待礼仪等专业培训,举办全市导游大赛,打造一支有情怀、有温度、有力量的金牌导游队伍,讲好天津故事。提升配套完善水平,推动旅游配套设施智慧赋能、迭代升级、功能齐全、适度超前,既方便吃住行,还适宜游购娱,全方位提高游客舒适度、体验感和获得感。

实施支撑体系完善工程。构建制度协同体系。按照“协调机制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为总体思路,尽快制定京津冀文旅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三地文旅部门将共同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规范,互相输送公共教育、数字产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健全信用监管体系,持续推动落实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一体化工作,共同制定《京津冀地区信用+旅游协同共建合作协议》,开展京津冀文旅信用+经济新型消费试点,推动信用+应用场景落地。

--营造一流水平营商环境

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在着力营造京津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展现天津之为。

加强统筹协调,汇聚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市政务服务办在落实天津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中的牵头作用,组织市有关单位完成《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京津冀营商环境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起草等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召开4次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围绕京津冀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工作,组织全市近40个单位反复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主动担当作为,营造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氛围。坚持把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作为全办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纳入助力“十项行动”工作台账,紧盯工作进度,定期组织研究,确保有序推进。主动赴北京市有关部门沟通工作,组织市有关部门赴河北省考察学习,开展交流互鉴,助推京津冀区域营商环境水平持续提升。

坚持落地落实,增强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实效。推动市级有关单位和各区形成协同发展强烈共识,初步形成营商环境牵头部门+营商环境子协议牵头部门+营商环境具体任务责任部门统筹推进、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京津冀营商环境协同发展各项工作在我市落地落实。率先发布京冀企业资质资格在我市直接生效和可直接认定的涉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引领三地联合推出165项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清单;全市各区和京冀有关地区开展点对点合作通办事项累计2589项,市级层面16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营商环境合作各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渤海之滨、海河两岸,东风吹拂、激情涌动。在协同发展的画卷中描绘新风景,既要别开生面,也要笔耕不辍,统筹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港产城融合发展,用奋斗之笔书写新的“春天的故事”。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调研为契机,坚决扛起职责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更加深入学习贯彻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与担当,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如同笔者,远在英国求学,不忘初心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强大动力,把握区域差异,做实工作机制,进一步锻造实干担当、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携手同心、勇毅前行,用实干实绩续写精彩协同发展之路,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实践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而贡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斯旺西大学 青年讲师团成员 岳鸣宇)


关键词:

热门推荐